千锋教育-做有情怀、有良心、有品质的职业教育机构

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 关于千锋  >  千锋动态  >  正文

尴尬了!想开橱窗带货 粉丝不到1000……

来源:千锋教育
作者:qyf
关键词: 短视频 直播带货
2021-12-24
分享

  看到标题进来阅读的朋友们,我说的是不是你?抖音的超强变现能力已然众所周知,但大部分小伙伴都卡在了第一关:粉丝达不到1000,无法开通橱窗功能,那么短视频带货和直播带货都无法实现,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带货赚钱。1000粉真的那么容易就达到吗?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:并不是。但是,通过了解抖音平台的短视频推荐机制和底层逻辑,调整优化并且有针对性地设计视频内容,7天实现1000涨粉还是可以操作的。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我指导的一个账号,她是如何从20多个粉丝涨到1000+,并成功开通了商品橱窗实现带货的。

  3、2、1,上数据!

  (为了保护学员隐私,我们就不公布账号名称了)这是该账号经过调整优化首页5件套及短视频内容后获取的单条视频最新数据(2021年12月24日),历时7天。进入该账号的创作者服务中心后台,可以看到:据视频发布12小时,播放总量1647,弱弱地问一句:有多少同学的视频播放量还没过500?视频点赞数:124,新增粉丝数:95.按照这个粉丝增速,发10条视频就能达到1000了。

图片1

  重点我们看下,她的视频质量究竟如何?数据显示:创作表现超过了96.73%的同级创作者。很明显,好的内容确实能够给创作者带来直接数据加持。

  数据评估自查 明确优化提升方向

  虽然达到了开通变现渠道条件,我们依然可以从后台的具体数据看出还有哪些欠缺的部分,以及做的好地方需要我们继续保持。

  1、投稿数: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三天打鱼两厅晒网,要稳定持续地发布内容;

  2、播放量:学会结合播放量与同类型创作者比较,判断内容质量;

  3、视频完播率:通过文案和视频的第一帧等各种技巧,提升视频完播率,增加推荐机会;

  4、互动指数:注意粉丝的维护与运营,提升用户在平台体验也是非常重要;

  5、粉丝净增量:通过粉丝净增量判断账号在同类型创作者中的黏性等指标。

图片2

  所以,想要快速通过抖音变现第一关,就要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和正确的优化方向,7天实现带货并不困难,行动起来吧!

声明:本站稿件版权均属千锋教育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。

相关推荐

  • 千锋教育副总裁陈川受邀参加新浪职业教育《大咖说》 2022年,在利好政策加持下,职业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。新浪教育重磅推出新浪职业教育栏目,旨在通过平台影响力和行业的强大触达力,多维度专业解读职教政策,真实再现职教学校及学生的新时代风貌。专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机构千锋教育,作为行业排头兵也受邀参加新浪职业教育栏目《大咖说》。
  • 千锋教育与中国教育在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7月12日,千锋教育与中国教育在线签署了就业桥平台战略合作协议。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、中教智网(北京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董巍及其项目组相关人员与千锋教育CMO 、院校合作部负责人顾巍及团队成员出席签约仪式,围绕“融合共创 赋能产业人才”这一主题,双方代表就合作模式、未来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友好交流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、授牌,签约仪式在千峰教育总部举行。
  • 千锋西安分校与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调研组座谈交流,共话数字人才培养 近期,千锋教育召开了千锋2022教研战略发布会,会上千锋启动了“千锋促就业 高校百企行”计划,推出系列服务高校、促进就业的行动。千锋作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机构,在全国21座城市布局分校,促就业行动计划推出以来,全国校区积极行动起来,为高校提供了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和促就业服务。
  • 千锋2022年全国高校“双师型”IT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,火热报名中! 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,受到院校高度重视。职业教育机构千锋,为落实国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,助力高校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、教学能力、科研水平等方面高质量发展,将举办“2022 年技术赋能教学——全国高校‘双师 型’IT骨干教师暑假高级研修班”。
  • 千锋上海分校10年风雨兼程,培养万名数字技术人才 秉持初心,勇往直前,职业教育机构千锋,在全国21座城市布局分校,着力数字技术人才培养,深化产教融合,拓展高校服务,创新探索服务企业,积淀了深厚的综合职业教育实力。千锋上海分校是千锋早期建设的校区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复合型技术人才,千锋上海的职教成果也受到了政府、高校、企业的认可。
  • 千锋与兰州博文科技学院深化产教融合,共同促进数字人才培养 近年来,国家发布多项职业教育政策,大力倡导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鼓励高校、教育机构、企业等多元化力量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。千锋作为专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机构,在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方向进行深入探索实践,已经与全国6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,与高校协同育人,培养了大批数字化技术人才。